但上面写到的两所房屋,原本都不是为现在户主如此使用而建造的。现在我们接下去要讨论的问题是,作为建筑师,在从事设计时,对“空”的理念或者说审美追求,是不是都那么自觉?从建造出的成品考察,我觉得,有的建筑师,他那“空间”的观念,仅仅是业主对整个建筑物的体量与使用面积的一串数字,再加上关于功能性的种种要求,他的主要美学追求,大都铆足了劲儿,扑在建筑的“非空”部分——从整体视觉效果到每一构件的“语汇”选择上,而对以种种构件所切割出的那些空间(“黑空间”与“灰空间”)里的“空之美”或者说“空之魅”,却重视不够,或者竟简直忽略不计。
建筑作品中的“空之美”,类似中国写意画中的“留白”,是非常重要的美学元素。当然,在穷得根本没办法讲究审美的破败小屋里,人连自身的尊严也可能沦丧,像上面写到的那位女士那样,竟能在隘湫中营造出“空之美”的情况,毕竟是凤毛麟角。好在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以后,一天天富起来,就住宅建筑而言,外形美观内部功能性良好的设计越来越多,搬进去大大改善了居住条件的民众也与日俱增。但遗憾的是,不少的居民搬迁前进行的装修,都搞什么吊顶啊、包暖气啊、加墙围啊、添隔断啊,装“和式”拉门啊,把阳台变成木榻啊,最近几年还流行加厚墙体布置假壁炉,又是什么嵌着多宝格的“文化墙”,净是锦上添花的措施,而且在家具的安置上更是满坑满谷地“摆阔”,仿佛一幅写意画被墨彩铺得满满的,一点“空”的感觉都没有了。不过人各有好,有的人他就喜欢堆砌繁缛,理应尊重。问题是,像上面提到的那位女士那样的居民,他们想把新居布置得能以体现“留白”之妙,而我们的建筑设计,却并未能充分考虑到其对“空”的享受需求,承重墙的安排只是机械地将居室空间划分为几个功能区域,逼得入住者只能以“大路子”布置各个空间,想尽兴地享受一番“空就是美”而不得。其实,同样的建筑面积,同样的造价,完全可以避免掉“失空”而给予入住者更多的享受“空”的可能——现在有的住宅设计已经采取除了卫生间,连厨房都敞开,完全不事先加以分割的、“全空”的方案,这样住进去的居民既可根据爱好用墙面加以切割,也可以不再设置任何墙面,从而获得类似韩湘宁住宅那样的“空美”效果。